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徐中玉论文的当下意义

※发布时间:2019-11-7 9:12: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不能说论文不重要,学术也离不开论文,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绝对化,不能以论文压倒一切。当年徐中玉先生力推的“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直至今天仍然生辉,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不能说论文不重要,学术也离不开论文,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绝对化,不能以论文压倒一切。当年徐中玉先生力推的“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直至今天仍然生辉,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6月25日,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从当天清晨开始,随着徐中玉先生去世的消息传开,国内文学教育和理论界陷入一片哀思。一份份唁电从各大知名学府、研究机构及知名学者那里,发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朋友圈,也有很多人谈论和怀念徐中玉先生。

  提到徐中玉先生,很多人都想到由他担任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30多年来,这套教材累计发行量逾3000万册,惠及几代莘莘学子。我有一个朋友,是通过自考成才的,一直念叨着徐中玉先生,感谢这本教材圆了他的知识梦。

  除了这本教材,徐中玉先生还有一项,为人津津乐道。在徐中玉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华东师大中文系成了“作家的摇篮”,他的学生中有著名作家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丹燕、南帆、毛时安、陈伯海等。分析“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不得不提的,就是当年徐中玉推出了一项制度:在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后来赵丽宏回忆,自己曾以一本诗集《珊瑚》代替了毕业论文,而孙颙、王小鹰当年也分别拿出小说等作品。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什么最能评价水平?当然是作品。要求他们花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不仅强人所难,也无太大意义。这项的价值,不仅在于给这些作家松了绑,还在于传递了尊重真才实学的导向。很难说华东师大的群星璀璨,与这样的评价指挥棒无关。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毛时安评价,“先生通过这样的,为华东师大中文系了‘高光时刻’”。

  不能说论文不重要,学术也离不开论文,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绝对化,不能以论文压倒一切。一直以来,很多人为了论文而,甚至耽误了本职工作;有的为了论文,,大搞,导致大量论文注水,甚至还花钱买论文;有的人因为没有论文,哪怕有能力、有贡献,也始终“绕树三匝”,乃至出现了“逆淘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的信号。现在,论文已经上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的意见》,明确指出,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项倾向,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性条件。

  应该说,论文大的方向已经定了,“比论文更有力”也得到了更多认同。但在现实中,论文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论文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是永远的进行时,今天,人们向致敬,也向者致敬。在这样的时候,人们想到了徐中玉先生的著作等身,也想到了徐中玉先生的论文。当年徐中玉先生力推的“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直至今天仍然生辉,仍然值得我们深思。谢霆锋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文学意义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