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文章内容

传统商学办学模式遇挑战!魏江:需要中国气派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18-4-3 1:17: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8年是中国40周年,放眼过去近40年的发展,中国已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领先企业,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为、阿里、中车、腾讯、海康威视等,这说明中国企业已经从“跟随”了“引领”。

  在这样的伟大时代,学术研究该如何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认为,在这样的重大转折时期,商学理论研究将迎来范式转变,管理学科、管理理论与管理教学,到了开始探索“中国气派”的时候了。同时,他也表示,未来的商学院将是边界、网络型、学生主导型和人际共生型的。

  当今中国商学院正处于从“一味模仿”到“理论创造”,从“学习他人管理方案”到“提供中国管理方案”的转变期,这给中国商学理论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拐点。中国气派就是要抓住范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向全世界贡献我们中国人的管理理论和智慧。中国的商学院已经到了需要扎根中国管理实践的大地,来反思、建构、“中国气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商学理论研究者和者已经到了道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时候。因此,作为中国商学研究与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和商学院要努力探索中国管理实践背后的道逻辑、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

  今天,仅仅在杭州,就出现了湖畔大学、量子大学、阿里商学院、西湖高等研究院,更不要说一批批蜂拥而入的海外商学院。尽管这些新近涌现的商学机构目前还处于非主流、探索阶段,但它们的办学模式正在挑战传统商学院体系。

  可以预见,商学院的边界是的,是跨区域边界、跨国家边界、跨星球边界的。未来商学院必将是分布式、交互式、界的,招生是的,培养过程是的,办学主体是的,师资选拔是的,“商学院+”将改变学院结构、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

  未来商学院是网络型的。商学院的各种教学资源、资金等要素,将通过整合全社会的力量而集聚,将由社会捐赠者、企业等投入资金;由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引领性人物参与商学教学,商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工程学院+……, 形成学科共融、共赢共生、协同发展的网络格局。

  未来商学院是学生主导型的。今天的教学已不再是知识主导型的教学,而是智慧式的教学。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知识非常便捷,如果只讲基本概念、基本模型等这类在静态社会种所形成的管理知识,商学院就越来越没有存在必要了,因为连机器都会深度学习了,何况是人!因此,未来商学教育,必须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的价值将为组织者、协同者和网络的中心节点。

  未来商学院教师是人际共生型的。商学教师职能将发生性变化,原来那种靠一本教案吃几年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将被彻底。商学教师的职业会迎来性变革,包括教师的思维方式、认知、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培养流程、培养主体等会迎来一系列性变化。虽然,这种变革会遇到传统商学办学模式的强力抵抗,但只有时代的商学院,没有不变的商学院。

  为了适应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国的商学院要更地办学,让我们的本科生、硕博生以及MBA、EMBA学生等更好地“走出去”,通过各种社会资源的集成,来构建商学院的新生态,并让优秀的企业家、社会及人士、国际学者等都加入这个生态圈,从而构建、创新的生态网络。

  要形成商学理论和教育的“中国气派”,未来的商学院教育要更加强调“把‘管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管理是“形而下”的学问,是应用性的学问,论文不能写在祖国大地上,也就仅仅是一张纸而已。

  事实上,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鲜明而独到的中国特色与中国道。例如中国制度具有独特性,我们是在下发展经济,我们的企业家是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探索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管理解决方案,我们的国家是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下实现产业技术追赶,如何观察、诠释和创造这些中国特色背后的管慧,是商学院的基本。

  我们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相比管理,“中国式管理”更强调集体主义、家国情怀,强调社会责任与,同时又要解决社会发展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这样的国情需要有大量的管理理论去探索与总结,要求真正围绕管理实际去发展理论,去深层次中国制度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内涵及管理规律,把“管理”论文真正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学者才能把理论回馈给社会,才能培养出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深入企业,把理论研究和实践实现同步对接,调研掌握第一手“管理”实践智慧;去转变、化和程式化的研究方法,回应现实世界需求。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从事社会调研与实践。去了解中国企业发展的最新实践并总结实践,最后再服务于实践。

  在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蓬勃发展的时代,商学教育要满足日益变革的时代需要,就需考虑如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融合。而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商学的“深度学习”模式。

  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让互联互通、整合以及知识的深层次挖掘等越来越多地得到技术的辅助与支持;另一方面,知识不是工具,也不是目的,而是为我们创造世界而服务的手段,因此未来商学教育也将进入“深度学习”的模式,挖掘知识的深度,进而启迪自身的智慧。

  整个企业组织模式在过程中,企业组织内部学习模式必须不断往深度发展。若组织自身不进行变革,缺乏深度学习能力,组织就没有灵气,也就会严重阻碍组织内部人的作用的发挥。比如创建达摩院的阿里巴巴,将在全球各地建立实验室平台。如果这些平台内部没有进行变革与学习,也是无法顺利推出的。

  未来的商学教育发展还有一大趋势,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商学研究必须要为培养人服务,而不是相反。商学院存在的,就是培养优秀的商学人才,因此,教学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看一所商学院是否具备一流影响力,在于它是否培育出了一流的商学人才。

  传统商学院陷入了一个为研究而研究、为Paper而Paper、为励而励、为课题而课题的局面。这就需要由领先的、有责任担当的商学院来改变与引领,包括整个商学院的评价体系、考核体系、职称体系、教师聘岗体系、学生评价体系等等,因为如果没有上述“指挥棒”的变革,“立德树人”将无法实现,商学教育也将它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