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文章内容

商科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7-9-25 21:07: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制度以来,许多学科都设置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专业硕士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设置的时间并不长,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从而出现了与预期培养目标的差距。尤其是商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如何突出特色,使学生成为独具特色的专门人才已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传统商科院校积极探索“一专多能型”专业硕士培养径,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培养模式,但由于建设经验少,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及考评机制等方面仍仿效非商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或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从而缺乏商科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特色。

  研究型大学是近年来各大高校奋斗的目标,主要原因之一是其能提升高校在全国的排名,因此,许多大学无论自身是否适合都积极努力地转型。研究型大学主要以培养各领域学术精英人才为目标,与之相对应的是“精英式”的培养模式,在专业中主要指培养研究、教学领域的高端学术人才[1]。理论上讲,高端学术人才应在专业人才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在实际中,各类院校都在积极培养这种高端人才,甚至无论其培养目标是研究型还是复合型,抑或是应用型。这一现象不难看出,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及考评机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诚然,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但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同于专业的本科生,其在考取研究生的过程中,对基础理论知识已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其能考取研究生也证明了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必要再安排大量的理论课,应缩小理论课的比例。如有的学校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当中设置法制史40学时,学60学时等大量理论课,那么,在总课时恒定的情况下,理论课无疑会占据实践课的课时。这就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型培养目标了学术型的培养模式。

  考评机制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评机制应该贯穿于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目标、过程进行实时。在实践中,各类院校包括商科院校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都建立了考评机制,但其内容大多以课程成绩考评和毕业论文考评为主要参考,而其他考评方式较少,缺少动态。在课程考评方面,为了管理需要,往往以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或者与课程相关的论文作之一为结课成绩。而在毕业论文考评上,则允许学生在学术型论文和实践报告任选其一。这些考评方式无法准确评价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商科院校重经管的特点决定了商科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向,因此,准确把握商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的特色,有利于建立符合商科院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硕士研究生。

  法律硕士的培养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东施效颦,而是应该以市场服务需求为基本导向,尤其要以法律实践的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而开展。法律硕士的培养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输送法律实践人才。从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法律硕士培养单位对学生的培养都趋于一致,很少突出特色,这就使律硕士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竞争。商科院校的法律硕士培养,应有效利用本校资源,结合市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服务需求,培养经济与法、管理与法相结合的法律职业人才。一方面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法律硕士在市场的竞争力。

  法律职业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职业的岗位是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20世纪,的法律意识还较淡薄,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职业岗位的需求量就很低。又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对经济相关的法律岗位的需求就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全面推行依国,各个行业都需要法律的专门人才。商科院校的专业在法律硕士培养过程中,不应该走“广而全”的道,而应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专而精”的培养模式,培养证券、税收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门法律人才。

  众所周知,根据学生本科专业的不同,专业硕士有法律硕士()与法律硕士(非)之分。法律硕士()专业的学生,由于其已经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在其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法律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而法律硕士(非)专业的学生,虽然其理底一般,但其具备其他专业知识,能够较快地使自身本科所学专业与法律相关联,从而实现法律知识、能力、素质与非法律知识、能力、素质的交叉。因此,商科院校专业硕士要想展开具备自身特色的类型化培养,在招生方面则需要有所倾向,在法律硕士()的招生中应考虑生源来自商科院校,或本科阶段辅修过经济类、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在法律硕士(非)的招生中则应增大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比例。这样才能使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较快地适应商科院校的培养特色。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