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垫江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用18年青春撑起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7-11-17 23:36: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他是一个特殊的园丁,用如山的爱耕耘着特殊教育这片沃土;他是一个特殊的父亲,用淳厚的情拂去残疾孩子生命中的阴霾。他像冬日的阳光,更如和煦的春风,温暖滋润着祖国大花园中那些特殊的花朵。他,就是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肖建国,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洒下一腔热血;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天空,奉献整个青春的“特殊”校长。

  肖建国从事特教工作已有18个年头。为让这些残缺的生命焕发光彩,他深入开展普特融合教育探索与实践,全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助推特教学校转型和普通学校,努力打造城区“精细+精品”特色学校。他说:为了那一双双的眼睛,为了那一声声情真意切的,扎根特教,是我的责任与追求,我无怨无悔。

  “聋哑孩子要么是先天遗传性,要么是后天患病所致,为让孩子得到及时治疗,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导致这些家庭大多数都很贫困,如果他们再不能接受好教育,这个家就真的没希望了。”肖建国说,聋哑孩子虽然生理残疾,但他们的教育不能残疾,折翼蝴蝶也应该飞得轻灵,他愿意做护翼人。

  1991年,垫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原垫江县聋哑学校)创办,主要承担着全县聋儿语训康复工作、听力言语障碍和智力障碍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1999年,肖建国出任该校党支部、校长。当时的特校,百废待兴,很多工作都等着他去做。

  “刚来的时候,学校还是一所只招收残疾儿童的6年制聋哑小学,孩子们毕业后,满足不了就业需求,又没有其他学校可读。”肖建国说,为了不让学生失学,他立志将学校改办成集康复、教育、就业培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

  作为学校校长,肖建国提出了“为孩子奠基,为学生发展引航”的办学,明确了“挖掘学生潜能,补偿身心缺陷,着力职业教育带动教育”的办学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肖建国先后与县内一家服装厂合作,教孩子们学习缝纫技术;借助非遗传承大石竹编,向孩子们传授编制技艺……通过一次次探索尝试,走出了一条“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之,目前已有四家企业签约成为学校职业教育就业,仅天圣制药就解决了该校近年来陆续输出的100多名残疾儿童就业问题,就业率达98%,让这群特殊的孩子重拾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让特校学生拥有正常的生活能力,享受普通孩子一样的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一直是肖建国的心愿,也是特殊教育的根与魂。

  “残疾儿童不应该被画上标签,他们更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肖建国告诉记者,多年前在一次外出考察中,他看到一所特殊学校,将教学楼的阳台用护栏完全封闭起来,高高耸立的校墙和一道道锁着的铁门,犹如一个将孩子们起来,看着他们渴望与交流的眼神,他的心颤抖着。

  “我曾看到过刚进入学校的残疾孩子,因为不适应,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用头撞校门,用铁丝扎自己的手等极端行为,但我知道,他们是想用这种方式,老师的关注,得到大家的爱。”肖建国说,其实这些孩子单纯,他们虽然不善于表达,但只要你对他们施以爱心和关注,他们会表现出异常高兴,所以我们应该用更多的爱去他们、包容他们、帮助他们。

  2013年8月,文化小学成立,肖建国也了两所学校发展的重任,他带领学校团队,大胆创新,并与高校搭建科研平台,开展了《1+2融合教育模式试点》研究。肖建国说:“其中‘1’代表‘融合教育’这一个,一个校区、一套行政领导班子统筹管理进行融合教育;‘2’则分别指普通学校(文化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校)所对应的两块牌子、特教和两类教师、普通和特殊两类学生、和特教课程及资源、与特教课堂与活动、一般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学校还通过开展“爱心小”、班级结对、监督岗、升旗仪式大课间操和各类比赛活动,让普校学生积极接纳,让特殊学生主动融入,形成良好的融合教育。

  “现在学校的康复工作成效凸显。依托学校资源中心的专业教师和先进设备,学校先后受训特殊儿童达120人,其中30名孩子通过康复训练实现了回归主流的目标,一部分受训学生已返回普校就读,多数学生能正常融入社会。”肖建国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积极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有3、4名聋生考入聋校高中部求学,现在有5名学生已经升入大学深造。

  因为贫困,有些家长不得不让学生辍学。每当面对这样的情况,肖建国总是心急如焚,不已。怀着“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学到的技能”的执念,他顶风冒雨,四处筹措经费。他说:“只要还有一个残疾儿童辍学在家,就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为改善办学条件,肖建国多方奔走呼吁,积极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排忧解难,不少企事业单位、社会有识之士纷纷伸出援手,以集体助学、“结对子”、“一帮一”等形式开展扶残助学活动,切实改善了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实现了残疾学生全免费入学。

  如今,残疾学生们早已搬进了漂亮的教学大楼,学生食堂也变了样,寝室里热水器、空调等现代设备一应俱全,操场铺上了崭新的塑胶地毯,文化建设也跟进了,校园变得更美、更绿、更亮了……

  特校的学生很“特殊”,由于身体的各种缺陷,有的在无声的天地里,有的在懵懂的世界里,生理、心理和一般孩子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肖建国天天忙得团团转。孩子们学得怎样、吃得怎样、睡得怎样、安不安全成为他最上心的事。

  “孩子们体质弱,大多不会照顾自己,半夜突然生病,都是常有的事,肖校长都要亲自过问和解决,只要关系到学生的事,他都特别和。”该校徐老师告诉记者。18年来,不管是不是他值班,他都每天巡查校园。为了使这些孩子得到更好、更贴心的照顾,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聘请了3名生活阿姨照料141个残疾孩子的生活起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肖建国个人先后多次被县委县、县教委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员”、“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他被教育部、中残联联合授予首届“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发表《特殊群体需要特别关爱》、《浅谈聋生不理现状及对策》、《让职业教育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等多篇学术论文。

  “我们特殊教育不是博取领导、社会同情的眼光,而是要通过残疾孩子实实在在的变化,让领导、社会看到我们劳动的价值。”肖建国看着在操场上整齐地做着课间操的学生们,满怀信心地说:“献身特教,无怨无悔”是垫江特教人的特教,只要特校需要我,我会和老师们一起干下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