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无锡籍院士程天民:打通科学与艺术的“任督二脉

※发布时间:2017-10-19 13:28: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程天民,1927年12月出生于江苏宜兴,九十高龄,依然思维缜密,能端坐在上,为新入学本科生娓娓讲述“迈进医学之门”,为新入学研究生深入剖析“现代军事医学进展”

  1927年12月27日,程天民出生于宜兴市周铁镇。太湖之滨的自然美景和重教浓郁的人文氛围,使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农村祠堂做教室,睡的是通铺,吃的是盐水煮白菜、萝卜。日军前来“”,学校搬迁,三年高中,三易其址。

  1945年7月,程天民高中毕业,抗战还没胜利,他与同学结伴徒步穿越敌伪线从宜兴到达安徽屯溪(现黄山市)报考大学,被国立医学院、英士大学、江苏学院三所大学录取。程天民选择了国立医学院,了学医的道。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已初步研究了放射病的年轻教师程天民立即原总后勤部,请求参加核试验。

  第二年,他就以学校参试小分队副队长身份出现在戈壁滩核试验现场,正式从大有前途的病理学领域逐渐迈入还几乎一片空白的防原医学领域。

  程天民先后参加了14次奔赴戈壁滩参与核试验。核辐射尚且不说,就是“茫茫戈壁,荒无人烟,黄沙漫天,何美可恋”?

  程天民曾说:“我国研制核武器是解决矛的问题,假如敌人使用核武器,我们就要防,就要解决盾的问题。核试验,正是研究矛的同时研究盾的理想时机。”

  他担任“总后效应大队”指挥组组长,统筹全军的动物效应和物资效应试验,并主编我国第一部《核武器损伤及防护》等专著,奠定了作为我国防原医学开拓者之一的学术地位。

  他主持并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放烧与烧冲复合伤的病理学研究”和主编了首部《创伤战伤病理学》专著。

  由于在防原医学方面成绩斐然,对核武器损伤及防护研究出色,有人称他“核盾将军”,但他不同意这样的称谓,因为“核盾”太大太难了。

  1986年11月,程天民被任命为第三军医大学校长, 1988年8月主动请辞,满打满算不足两年。但担任校领导期间,程天民却为这所大学确立了延续30年、至今不变的办学思想。

  上任之初,中队正处在百万大裁军的历史关口。第三军医大学一次就裁减干部400名,编制压缩,不稳,“孔雀东南飞”。程天民响亮地提出“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想,确立全校以军事医学为重点和特色。

  第三军医大学的军事医学领域斩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建成3个国家重点学科,产生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医大的“三三效应”一时传为佳话。

  今年8月25日,陆军军医大学举行新校名揭牌仪式,该校就是以第三军医大学、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为基础整合而来,新校名由程天民院士亲笔撰写。

  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书,领异标新二月花”,既是程天民做研究、写论文的原则,也是他开展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好像一棵树,有些属主干,有些为枝叶。”他说,“如离开主干去孤立地大讲枝叶,就使枝叶失去根源,形成局部畸形的大肚子,使学生很难获得完整的、发展的概念。”

  作为教师,他注意到“教书教得越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愈大”,于是提倡并身体力行“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这首嵌有他第一个博士生粟永萍名字的对联,是程天民在学生出国前亲笔题赠的。面对国外种种优越条件,粟永萍牢记在心,暗下誓言“就冲着,我也会回来”。

  60多年来,程天民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励获得者和管理院系的主官。

  他对自己“约法四章”:不当盖子,当好梯子,修桥铺,敲锣打鼓,以提携所有青年后辈。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待到日落西山时,喜望群星耀满天”,“希望自己身后留下一片森林”。

  他的书法绘画与欧阳中石、范曾、刘大为、沈鹏等当代书画巨匠的作品,被中国古籍出版社、特别行政区书画社一同编辑出版,他亲自为传唱至今的《第三军医大学校歌》撰写歌词,他登台演唱自己创作的京剧《大道康庄三医大》。

  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程天民无疑是打通了科学与艺术的“任督二脉”的,而他的方法就是深厚的辩证思维。

  他的老乡,无锡籍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秦伯益认为,程天民“学问都在骨子里,不在嘴皮上”。

  接近程天民的人都说,他从来不生气。了解程天民的人都说,他是一位“淡泊名利”“温文尔雅”的君子。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