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健康多吃主食死得早?多吃肥肉活得长?

※发布时间:2017-10-11 14:05: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8月29日,著名医学《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关于饮食方面的新研究,文章比较专业,一般人不大容易看懂,而国内一些自的解读就“浅显”多了--“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肉才健康”。这种常识的解读瞬间网络,由于这是《柳叶刀》上的权威论文,一些网友质疑的声音也显得“底气不足”。

  8月29日,国际著名医学《柳叶刀》发表了两篇论文。该研究已历时10年,涉及5大洲18个收入水平不一的国家和地区的13.5万人。通过统计他们的饮食习惯来计算营养组成,并在此后的多年中,追踪他们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第一篇论文是关于蔬菜、水果和豆类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是每天吃4份左右(375到500克)这类食物,对健康有明显益处,但是继续多吃不会再获得明显的好处。

  第二篇论文则是关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是,食用的脂肪数量和种类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风险都不相关;在不同的志愿者分组中,平均碳水化合物供能77.2%的人死亡率比碳水化合物供能少的人群要高28%,脂肪供能35.3%的人和脂肪供能10.6%的人相比,死亡风险低23%。

  研究牵头人马希德·德甘说,发达国家居民以前饮食中的脂肪和饱和脂肪占比过高,分别超过40%和20%,随着健康膳食概念兴起,如今分别降到31%和11%,现有饮食指南甚至将每天摄入脂肪总量控制在30%以下,将饱和脂肪摄入量控制在10%以下。

  而他们研究发现,脂肪与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没有关联,饱和脂肪甚至能降低中风风险,因此可以适度增加饮食中的脂肪比例。

  某人碳水化合物供能77.2%,就是说他的身体热量中77.2%来自碳水化合物。人体的三大热能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米、面、蔬菜、杂粮和糖都属于此类。

  “瘦龙低碳”自称要“死磕中国肥胖问题”,他在知乎上的职业经历写的是“国家肥胖控制中心·减肥研究室”,对于这个控制中心和研究室,网上搜索不到任何信息。此后多个自用“多吃主食死得快”等耸人听闻的标题进行炒作,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刷了屏。

  中国人的饮食以米面主食为基础,碳水化合物大多来自主食,研究中提到的“碳水化合物供能77.2%的人群死亡率比碳水化合物少的人群高28%”,就被炒作成“多吃主食死得快”。

  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说,目前中国人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能量比为55%,而《柳叶刀》采用的研究对象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为67%,考虑到论文撰写者剔除了2万中国数据,可能保留的都是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高的,不代表全体中国居民。

  实际上,目前大部分中国人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并不超标,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减少或严格控制。相反的,临床上目前常看到严格主食产生不良临床结局的病例。应该说,不吃主食或极少吃主食与大量吃主食都对健康不利,这早被很多研究所。

  这项研究中另一个引起误读的内容是“脂肪供能35.3%的人和10.6%的人相比,死亡风险低23%”。

  于康教授说,目前中国人脂肪摄入呈现逐步增加趋势,平均每日脂肪摄入能量占比已达到32.9%。上述研究显示,每日脂肪能量占比为24%至35%之间时,总死亡率和脑卒中风险相对较低。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比较接近,所以没有必要再增加肉类摄入量。

  研究还显示,每日脂肪摄入仅为10.6%的人死亡率相对高。这个标准只相当于23.5克脂肪,大约等于每天只吃1个鸡蛋,其余全部吃素菜,这样的饮食不健康是人们的共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研究统计中心”主任李卫,是这项研究的中国地区负责人,她说本来统计了4万多中国的数据,方面采用了2万多。

  “自写手对医学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不用理他们。”李卫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个研究与中国和联合国等方面发布的膳食指南都是一致的,强调均衡膳食,不要过于极端。还是要看文献,论文写得很清楚。”

  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所长萨利姆·优素福说:“与饮食有关的事最好适度,大部分营养既不要摄入太少,也不要摄入太多。”(来源:扬子晚报)

  推荐:

  

关键词:医学写手网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