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收藏|了解SCI论文投稿全流程

※发布时间:2023-2-14 15:49:23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SCI论文可以说是读博读研阶段的头等大事,但你知道投出的每篇SCI论文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审稿流程吗?

  有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提高SCI的命中率,我们应该站在审稿人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撰写SCI论文,因此作为博士生和硕士生了解SCI论文的审稿流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评审多篇SCI论文的经验,详细介绍SCI的审稿流程。

  总体上来说,SCI的审稿流程大致可以分为编辑初审阶段、同行评审阶段、形成意见阶段以及再审阶段

  编辑初审阶段中,审稿系统会根据投稿人所选取的研究方向自动分配责任编辑,收到后责任编辑会进行初步审阅,重要评估选题方向与期刊的相关性、结构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的查重率以及的学术水平等,不符合以上要求的会被责任编辑直接拒稿。

  在笔者的投稿经历中,就发生过因为没有正确添加行号而被编辑直接退稿重投的事情,前前后后白白耽误了一周,希望各位师弟师妹一定引以为鉴,严格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进行投稿。在查重率方面,每个期刊有自己的,通常情况要求查重率低于20%-30%。因为论文学术水平不高而直接被拒稿的情况非常常见,笔者在投一些高水平期刊时经常会收到如下图类似的拒信,各位师弟师妹完全没有必要受此影响,直接换投其他期刊就好,不必纠结。

  论文通过编辑初审后,会进入到同行评审阶段,责任编辑会将分配给至少2名审稿人进行审阅,一般情况下是需要3名审稿人,被邀请的审稿人会收到如下图所示的邀请邮件。邀请审稿人村欲情史可以选择接受或审稿。

  审稿人一旦接受审稿邀请,责任编辑会要求其在3~4周内完成审稿。临近审稿截止日期时,审稿系统会自动向审稿人发送催审邮件,提醒审稿人尽快完成审稿。

  在审稿过程中,不同的审稿系统的审稿标准略有不同,以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审稿系统为例,审稿人的最终评价包括量化评价和意见评价两部分,其中量化评价中需回答下列类似问题:

  其中,研究的必要性主要指研究方向及研究是否具有实际意义,是否能够为产品产出和生产力做出实际的贡献;研究的创新性主要指相较于已有的研究,是否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且创新性的体现是否突出;研究的验证性主要指中的理论基础是否扎实,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结论是否是通过正确的试验设计或真实的数据统计得到的,并有相应的结论验证。

  意见评价部分分为给编辑的意见和给作者的意见,给编辑的意见是表明你的最终意见(Accept/ Major Revision/ Minor revision/ Reject),给作者的意见是具体指出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在此过程中,投稿系统中的状态通常会显示Under Review。除此之外,也会发生审稿人接受审稿邀请后未在时间内完成审稿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责任编辑通常会重新邀请其他审稿人进行评审,这有可能会造成审稿周期的延长。

  在收集到足够数量的审稿人意见后,责任编辑会综合各审稿人的意见,最终对给出意见。在审稿人意见出现严重分歧的情况下,责任编辑可能会直接拒稿,或者寻求额外的审稿人再次进行审稿。在审稿人的意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责任编辑会根据审稿人的意见给出:拒稿(Rejected)、大修(Major Revision)、小修(Minor Revision)和录用(Accepted)的决定。如给出录用的意见后,责任编辑会通知作者提交最终稿、源文件、版权转让说明、签名等附件,并最终提供出版前的清样供作者做最后的校对。

  如果责任编辑的最终意见为大修或小修,则需要作者按审稿人进行相应的修改后返回。对于最终意见为大修的,还需要再次进行送审,一般情况下审稿人还是初审阶段的几位,但是有时也会遇到初审审稿人审稿、无回信或者是接受审稿但超期未回复的情况,如此责任主编就需要再次寻找其他审稿人进行审稿。综合审稿人的再审意见,责任主编会再次给出意见,如果还需要再次修改,则仍需要作者修改后再审,直至被录用或拒稿。

  在此过程中,投稿系统中的状态通常会显示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表明修改编辑部已收到。

  

关键词:文学论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