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接力》以美国历史上的九位女性人物为主体,跨度达四百年之久,全方位多角度勾勒出了美国从宣言到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大概过程。
如《女权宣言》所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男子和妇女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的,其中包括生命、和追求幸福的;为了保障这些,才得以建立,而的正当是经由被治理者同意而产生的。
从理论上讲,女性主义强调两性平等和对女性进行肯定的价值观念、学说和方原则,是一种以女性自身为主体的文化建构。从上讲,是旨在改变社会中男性与女性之间现存关系的,这些关系构成了生活的所有领域:家庭、教育、福利、劳动与世界。从实践层面上讲,女性主义是一场争取妇女解放的社会运动。
女权主义,或者说女性主义,平权主义的核心始终是男女平等,。换言之,女权要求的并非是什么特殊的,而仅仅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并且女权主义并不单单是为女性争取,它关注的是所有人的平等,包括男性。
上述这些思想和概念在当下逐步得到了普及,这得益于众多女性主义读物的出版,让越来越多的读者们知晓女性主义的概念,并且加入到这一浪潮中来。
但事实上,许多女性主义读物大多局限于思想层面。当然,这并不是说思想层面不重要,它当然很重要。只不过要想深入了解女性主义浪潮的历史,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它在思想层面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它在现实生活,在社会层面做出的种种努力,而《女士接力:美国变革者》恰恰就是这样的一本注重写实的介绍美国历史上杰出女性的著作。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女士接力:美国变革者》,并不是由一位作者完成的,而是由好几位作者合力编写而成的一部美国女性杰出代表人物荡气回肠的成长史。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美国文明研究大家钱满素领衔主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的诸位老师们各自认领一位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公共女性人物,为她们分别作传。
《女士接力:美国变革者》书中选的美国历史上九位杰出女性,跨度百年,包含教、家、作家、主义者,女权思想有的激进,有的温和,全方位多角度勾勒出了美国从宣言到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大概过程,对于了解个人和了解整段历史而言都是不错的选择。
她们创办学校、建立组织、公开、写作、推动立法、探索艺术、权威......与所处时代女性固有的对抗,在各个领域都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堪称女性追求、社会的典范,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美国历史与文明的进程。
这本书中的九位女性都是谁呢?本书第一位进入读者视野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被誉为“”的女性安·哈钦森。这一人物传记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张媛编写。
安妮·哈钦森(1591-1643)是美国思想体系中教和等核心思想的最早人之一。她在英国出生,父亲是一位持异见的英国圣公会。她于1612年与商人威廉·哈钦森结婚,和他生育了15个孩子。她渴望获得更大的从事教活动的,于1634年丈夫跟随她喜爱的詹·科顿前往湾殖民地,即今天的。
受过良好教育、大胆直言的哈钦森开始邀请虔诚的妇女到她家里,学习讨论科顿的布道,哈钦森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召集妇女论经布道,认为只要在上与得到了沟通就不需再受到任何约束。
随着她的知名度提高,也吸引了男性,其中还有总督亨利·费恩。哈钦森除了言行不合乎传统规范外,她对殖民地的和她认为“心怀的,行为就不会出轨”的导致她始终与不和。
哈钦森的麻烦随着她的知名度的提高也随之而来。对她提出起诉,新总督詹·温斯罗普她“长舌头,能说善辩,比男人还厉害”。
但在审判庭上,哈钦森以其睿智的语言和对教的阐释驳倒了殖民地最优秀的男性士、家和地方长官。尽管她为自己的进行了强有力的,但她仍然于1638年被逐出并被。
哈钦森于是和家人及其他信徒移居到罗得岛,她被视为是该殖民地的建立者之一,而该殖民地后来率先在美国实行了政教完全分离和教。而她的勇敢也了美国上争取平等的一系列运动。1642年,她的丈夫去世后,安·哈钦森搬到了纽约的长岛,并死在那里。
美国作家霍桑以安·哈钦森的事迹为原型,创作了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红字》,这也是霍桑评价最高的一部作品。
在如今的,屹立着一座纪念安·哈钦森的铜像,她仍然被刻画成了一位虔诚的母亲,她身边带着一个小女孩,展望,满含祈求,这个形象与她当年在殖民地大议会上,在审判团面前独自一人挺立的强悍身影何其相似。哈钦森铜像的下方还镌刻着这样一行铭文:“和教宽容的勇敢者。”
但对安·哈钦森的影响最合适的颂辞,也是她的理想在与其对手的较量中最终获胜的明证,是美国第一修正案里的文字:“议会不得制定法律设立任何教,或任何教的。”
位列本书第二位的女性是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的夫人阿比盖尔·亚当斯女士。这一人物传记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汪凯负责编写。
她是美国人物、女权运动、书简作家,也是美国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夫人。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的母亲。
1744年11月22日,阿比盖尔生于州的韦茅斯一颇具影响的殖民地家族。父亲威廉·史密斯为公会理事长,母亲伊丽莎白。阿比盖尔有姊妹3人。她自幼体质纤弱,在芒特乌拉斯顿随祖母接受教育。1764年与约翰·亚当斯结为夫妇,先后育有5个孩子。
1765年,约翰·亚当斯因反对《印花税法》而毅然参加了国家主义运动。此后,阿比盖尔便独自经营农场和操持家务,并担负起培养教育5个子女的责任。闲暇时,她以日记形式,写下了许多描述她的困顿、流行病和日常生活的书简。她性格,支持妇女受教育,并积极主张妇女婚姻。
随着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署,美国战争结束。之后,阿比盖尔与丈夫到巴黎逗留了8个月。后随时任美国代表的约翰来到英国。其间,她将自己在欧洲的感受以书简形式作了记载,同时也将曾亲眼目睹和接触过的一些作了辛辣的或嘲弄。
1787年回国后,丈夫当选为副总统,1797年又竞选获胜,于同年3月4日就任美国第2任总统。此后,她有机会参与许多活动。1800年白宫竣工后,她成为入主白宫的首位第一夫人。
1801年约翰竞选连任失败后,阿比盖尔随即随丈夫于3月4日离开白宫,回到州昆西家中,继续经营自己的农场,并成为丈夫的非正式顾问。此间一直书简的写作,直至1818年10月28日73岁时因患伤寒去世为止。她的后期作品多以年轻国的生活为写作素材,翔实而生动,很多均具有美国早期原始资料的价值。
阿比盖尔是一位彻底的联邦制者。人们普遍认为她对丈夫和儿子的生涯有着极大的影响。1803年她的大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当选上议员,并于她逝世后的第6年后的1825年当选为美国第六任总统。
艾比盖尔去世后,她的大量书简作品经其孙子查尔斯整理编辑,以《亚当斯夫人书简》和《时期的约翰·亚当斯和夫人家书录》为名出版,由于读者喜欢,这些书籍曾经一版再版。
位列本书第三位的女性是玛格丽特·富勒。这一人物传记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靖负责编写。
玛格丽特·富勒(1810–1850年),美国作家、评论家、社会家、早期女权运动。她是新英格兰先验论派的著名,1840-1842年,即发行的前两年,她负责先验论《日晷》的编辑工作。
在为《纽约报》做了两年的文学评论后,1846年,玛格丽特·富勒前往欧洲。在意大利,她开始对纠泽佩·马志尼的观点产生兴趣。1849年,她嫁给马志尼的者奥索里侯爵乔万尼·安吉洛。1850年,夫妻两人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乘船返回美国。船只在纽约港外的法尔岛附近失事,三人全部遇难。
她的其他作品包括:《1843年的湖光夏日》(1844年)和《论文学与艺术》(1846年)。《国内和海外记》(1856年)和《内外生活》(1859年)在她死后出版。
位列本书第四位的女性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这一人物传记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魏燕负责编写。
比切·斯托夫人,1811年6月14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里奇菲尔德郡,美国作家。父亲是著名革曼·比切。幼年因父亲关系颇受加尔文影响。
青年时期因其叔父萨缪尔·福特的影响接受了主义。她喜欢读司各特的浪漫小说,这在她后来的著作中有明显反映,1832年,她随全家迁往提市,在一所女子学校教书,写了一些关于新英格兰生活的随笔。
1836年,她与父亲所在的院的C.E.斯托教授结婚。其间,她访问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里奴隶的生活,这为她后来的小说提供了素材;她又受到父亲学校中强烈的反奴隶制情绪的影响。这种情绪成了她小说的基调。1850年,她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利用空闲时间着手写作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于1851年写成,并在的《民族时代》上分期连载,引起注意。1852年,正式出版该小说,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并激励了一代人的“废奴运动”。
小说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为了反驳保守的,1853年她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引用法律、法院档案、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证明她的小说所揭露的事实。她的其他主要著作有:《德雷德,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奥尔岛上的明珠》(1862),《老镇上的人们》(1869),《粉色和白色的》(1871),以及一些教诗,收入1867年出版的《教诗选》。
此外,她还写过一篇虚构的女权的论文《我妻子和我》(1871),今天常常被女权主义者引用。斯托夫人晚年主要住在佛罗里达,在《棕榈叶》(1873)一书中描写了她在那里的生活。
斯托夫人她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1名。她的小说以细腻的手法和感人至深的情节无情地揭露了南方奴隶制度的面目,重新激起了北方人民对奴隶制度的极度。1896年7月1日,比切·斯托夫人去世。
位列本书第五位的女性是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这一人物传记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萍负责编写。
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1815年11月12日生于纽约州约翰镇,是美国女权运动的之一。曾于1848年提出美国第一个要求妇女选举权的运动纲领,她也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及家。
其父·卡迪曾任美国议员,其后出任纽约州最高法院,她从小在父亲的律师事务所学习法律,在学到歧视妇女的法律条文后,就下决心为妇女争取平等。1840年与律师、废奴主义者H·B·斯坦顿结婚,1848年她散发呼吁书,促使纽约州立法已婚妇女的财产权。
同年7月,她和莫特夫人在纽约州塞尼卡福尔斯领导了美国第一次争取妇女大会,其后数日该会在罗切斯特继续举行,在这次会议上,斯坦顿夫人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改善妇女地位的议案,其中包括一项莫顿夫人所反对的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议案,大会都予以通过。
1850年她和安东尼女士联合出版女权刊物《周刊》,她跟苏珊·安东尼于1869年成立了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并并肩合作,一起为巩固妇女投票权而努力。
1898年她与安东尼夫人和盖奇夫人合著《女权运动史》前3卷出版。1902年,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去世,终其一生,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都身为女权的发言人,而她的女儿哈里奥特·斯坦顿·布莱奇则继续她母亲的未竟之业。
位列本书第六位的女性是被誉为“修补世界”的社工之母、诺贝尔和平得主劳拉·简·亚当斯。这一人物传记是由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秦文华负责编写。
劳拉·简·亚当斯,1860年9月6日出生,美国赫尔宫协会的创始人。她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而获1931年诺贝尔和平,也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的女性。
1881年从伊利诺斯州罗克福学院毕业后,进入女子医学院学习。1889年,她在一个工人贫民区建造的一所大住宅,并命名为赫尔宫,据此开展各种社会福利工作,后来这个机构叫做赫尔宫协会。
亚当斯又与劳联组织、其他社会改良团结一起,制订美国第一个少年法庭法,妇女八小时工作日制等,1910年她成为美国全国社会工作会的第一位妇女。从1919年至1935年,她一直担任妇女国际和平与联盟。亚当斯是一位社会改良主义者,而又是赫尔宫协会的创始人,因而获得1931年诺贝尔和平。
1935年5月21日,劳拉·简·亚当斯去世。她一生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和社会伦理学》《和平的新理想》《赫尔宫二十年》和《赫尔宫第二个二十年》等。于1935年逝世。
叙述的看点在于她怎么以一己之力的智慧和才华,去勾连和影响了那个时代一大群璀璨的文化明星们——毕加索、马蒂斯、伊莎多拉·邓肯、亨利·卢梭、伯纳德贝伦森、T.S.艾略特、费兹杰拉德、海明威……
格特鲁德·斯坦因出生于阿列格尼,1897年毕业于拉德克里夫学院并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习。1902年,她与哥哥里奥一起前往英格兰,第二年又前往法国,她的后半生都是在法国度过,并成为亨利·马蒂斯、帕布罗·毕加索以及乔治·布拉克等艺术家以及安德森、海明威和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朋友。
1934年,斯坦因回到美国巡回。在法国被占领期间,她居住在她乡村的家中。在巴黎解放之后,她的公寓成为美国大兵的聚集地,她以美国大兵为题材写下了《布鲁斯与威利》(1946年)。
格特鲁德·斯泰因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几乎有点孩子气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包括舍伍德·安德森和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内的一大批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作者极力传达她所谓的“持续性存在”的观点。因此她的作品中摒弃规范的标点使用规则,她强调印象写作而非陈述直叙。
斯坦因还经常重复使用同一单词和短语,对于英语句子的创作,她最著名的诗句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对于这种句子,在讲述斯泰因人物故事的时候本章作者予以了阐述,了解了这不仅在朗诵上有音律上的优美,而在于这个句子有着视觉上的对称,就像一朵正在绽放的玫瑰。按照斯泰因的线年来第一次,在英语诗歌中,玫瑰在这个诗句中重现了它的鲜红”。
很多评论家认为《三种生活》(1909年)是她最好的作品,这部作品表达了对三位美国工人阶级妇女的同情。《美国人的本质》(1925年),是一部以小说化方式描述作者家族数代人的作品。《爱丽丝·托克拉斯的自传》(1933年),在她的终身密友看来,主要是写作者本人。她还为维吉尔·汤姆森的歌剧《三幕剧中四》(1934年)和《所有美国人的母亲》(1947年)创作了剧本。
斯坦因还喜欢收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以及立体派艺术作品,经常鼓励年轻作家和艺术家,这也使得她为人所称道。
位列本书第八位的女性是安娜·埃莉诺·罗斯福。这一人物传记还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秦文华负责编写。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1884年10月11日出生,美国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妻子,即前美国第一夫人之一,也是美国任职时间最长的第一夫人。
1945年的春天对埃莉诺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她开始更加广泛地参加各种活动,并重新开始她的工作——写每日专栏、旅行以及回复她丈夫去世后各地寄来的信件。在以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她依然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在埃莉诺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的身体痛苦的,但她的工作热情几乎没有消减,她一面与白血病作斗争,一面为种族平等、世界和平与妇女权益大声疾呼。
埃莉诺一直为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62年秋天,她感到自己只有几个月,也许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了。她着巨大的痛苦,痛苦得使她请求别让她再忍下去,让她去死。“我不怕死,”她对所有关心她健康的人说。
埃莉诺·罗斯福于1962年11月7日逝世,时年78岁。对埃莉诺逝世的消息,《纽约时报》加了这样一个标题:“她是世界妇女新角色的象征。”作家阿德莱·史蒂文森写道:“她面对总是点起,而不是加以,她的热情温暖了全世界。”
虽然有着第一夫人的,但埃莉诺·罗斯福的和社会活动、意识、公开讲话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无法相比的。二战后她出任美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并主导起草了联合国的《世界宣言》。同时也是女性主义者,并大力提倡。
埃莉诺·罗斯福从本质上改变了白宫女主人的传统形象,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者、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丈夫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和合作伙伴,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并为后来的第一夫人们所效仿。
埃莉诺虽然逝世了,但她作为20世纪全美甚至全世界著名的女家之一,作为《世界宣言》的起草者,将永远被所敬仰和怀念。埃莉诺·罗斯福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一生都在追求和美好的理想,与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20世纪全美乃至全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本书最后一位女性是贝蒂·弗里丹。这一人物传记还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负责编写。
1921年2月4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移民家庭。父亲白手起家,最终拥有了一家珠宝店;母亲原本是一家女性版面的编辑,结婚后完全退归家庭。正是母亲的经历引发了弗里丹对女性问题最初的关注。
弗里丹聪慧而直率的性格似乎并不符合那个年代对于可爱姑娘的定义。几乎整个少年时代,她在学校里都像一个边缘人,学习优异,却没什么朋友。直到进入史密斯学院,她深藏的天性才得以全部,她1942年毕业时获得最高荣誉,并赢得一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心理学硕士的学金。
步入社会后,弗里丹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并于1947年嫁给卡尔·弗里丹。这段婚姻维持了22年,最终以离婚而告终,两人育有两子一女。
贝蒂·弗里丹长期做家庭主妇,尽管生活安逸,但总觉得心情,于是写书,1963年出版《女性的神秘》,女权运动,影响十分深远,她在该书中分析了“家庭主妇综合征”,指出妇女应该走出家庭,从事生儿育女以外的工作。
1966年,贝蒂·弗里丹创办全国妇女组织,1970年与人联合创办全国妇女决策会议,积极支持社会以消除对妇女公开或隐蔽的歧视,被誉为“解放所有家庭主妇的家庭主妇”。另著有“它改变了我的生活”(1976)和《第二阶段》(1981),回顾参加女权运动的经历及运动发展过程,1993年出版《生命之泉》。
晚年弗里丹开始反思女权,譬如1981年,当弗里丹写《女性的奥秘》第二阶段的时候,她对自己早先的较为激烈的姿态做出一些调整。她认为女权运动从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偏差,女权运动过于男性化了,女权主义成了女人想当男人的代名词。
弗里丹认为,女权运动过多地追求在男人的世界里去获取成功,没有从正面去肯定男人和女人之间固有的差别,去拥抱和女性对于生活的特殊的;女权主义的人物对女人与生俱来的母性缺乏回应,在家庭问题上有一个盲点。
弗里丹指出,女权运动促使全社会去关注社会问题、女性部位的认定问题和男女平权问题等都显得有些虚张声势,甚至妇女权益也并非美国妇女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六十和七十年代为了争取男女平权,妇女运动常常忽视或者抹杀了两性之间的差别,现在是正视和从女性的角度来肯定这些差别的时候了。
《女士接力》这本书中的九位女性所关注的都是,比如女性,比如黑人奴隶,她们为女性争取受教育权、选举权、财产权及离婚权等等。很久以来女性都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一个女人甚至可以孕育出好几个男孩,但是女人却得不到与男人平等的。
譬如斯坦顿在临终之际还不忘致信罗斯福总统,请他为女性选举权做些事情。富勒、弗里丹及简·亚当斯毕生都在四处奔走宣讲女权意识。这些女性杰出代表都是时代的第一批者,因此她们往往不光受到男人,甚至还受到女人的。她们其中有些人为此丢掉了友情,离开了伴侣,甚至被逐出自己的国家。
《女士接力》是一本女性群体传记,以九位深刻影响美国女权运动的公共女性人物为主体,勾勒出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本书领衔主编钱满素在开头的序言就明晰了女权的定义:从本质上讲,女权就是女人作为人的——与男人平等的生命权、权、追求幸福的,以及和法律的所有。
这正是《女士接力》最大的特点,它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来完整勾勒女权运动的历史与未来。两性平等这一概念正在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但这一思想背后所代表的与义务往往是大众所不了解的。在《女士接力》中,我们会看到这些青史留名的杰出女性们,以两性平等为基础,为女性们争取包括财产权、子女监护权、教育权和选举权等在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