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潜能教育艺术园地】“也许是改变人生的奇妙之旅”戏剧社系列报道之鲁孝慰

※发布时间:2023-3-18 17:31:59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正忙完一个音乐季的官宣,两部原创自制演艺品牌的系列宣传和期待已久的重磅剧目开票工作。对一个2020年大学毕业进入艺术中心工作的剧场人而言,2023年理论上是工作以来最蓬勃爆发的一年,没有“延期、取消”,一切都是新开始。而今年也恰巧距我2013年进入奉贤中学、真正在心里埋下艺术的种子过去了10年。从高中发现对艺术的热爱却错过艺考,到在纸媒逐渐衰落的时期选择编辑出版专业,又在特殊的2020年毕业进入剧院做宣传工作,一次次面临停摆等阻碍......要说这看似步步不顺的十年里,“艺术”究竟给我带来什么,不如说它已经融入生活,成为了生命中密不可分的部分:是会发光的、困境中给人方向和力量的、细水长流的部分。

  记得初次“入坑”艺术圈,是听张怡老师在高一艺术通识课上现场演唱了世界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插曲《ON MY OWN》,一首歌就让我在选择高二专项课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张老师的音乐剧专项课。虽然对于如今的我这只是经手宣传的十余种演艺形式之一,但彼时我其实对此毫无概念,只觉得歌好听、舞好看、舞台布景美轮美奂,演员表演也很打动人,便对此产生极大兴趣。在一年多的专项课中我欣赏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剧院魅影》《伊丽莎白》等经典音乐剧,出于热爱,我的课程长期作业做得尤为认真,抽周末写完作业的休息时间用稚嫩的剪辑方法一一切下喜欢的唱段,写下感受做成PPT分享。

  我也没想到只是认真完成了一份作业,却获得了张怡老师赞赏,更邀请我作为学生导演编排课本剧《赵氏孤儿》,从此踏上了一段意外的、回头发现是改变了我人生的奇妙之旅:我开始初步了解剧本创作与修改、记cue点、找配乐等幕后工作,逐步和同伴们一一汇聚组成“印象表演社”。我们一起在炙热的暑假里集训排练,自给自足设计和制作道具,甚至演员自己充当场务搬道具、编排上动线。

  怀着这样的热情,我们在下着大雨的盛夏出去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赛区决赛并获得了学校在戏剧方面的第一个成绩。高三那年的迎新晚会上,戏剧社依旧愿意抽出一些时间聚首排练和演出。

  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大学”,从不知生可以前往的方向是什么,但正是因为那些鲜活的经历点燃了心之所向,引领我往文化艺术的领域前行。

  遗憾有时会比成功来得早一些。当我高三有了艺考想法来咨询张怡老师时,却发现已经错过了最后报名时间。后来才明白错过有时也是新开始,在张老师的引导和朋友下我转变了思考的方向,开始寻找类的志愿,最后选择了新闻系的编辑出版专业作为努力方向,中我人生另一段充满意义的道。

  个人成长命途或许总和时代的转折发展无法分割。在我读大学的这几年里,纸媒衰落、新崛起。虽然“编辑出版”听起来传统,但专业也紧跟时代步伐开始往新方向发展,老师也引导我们参加了许多行业发展论坛,这也为我毕业后从事新埋下命定般的伏笔。同时随着互联网等发展,各类文化艺术创意产物也不断新生迭代,以往相对闭塞的剧场演艺内容也通过火爆综艺等破壁出圈,而上海又可谓各类优质演艺内容的重大码头,大量国外的经典原版剧目不断引进,各类充满创意的文艺活动更是遍地开花。

  大学期间的我正逢其时,在艺术滋润下更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感觉有用不完的活力和热情。我利用课余时间兼职,买票去现场看自己喜欢的演出,曾经在课堂DVD里看的剧目我竟切实体验到了现场的震撼。几乎每月我都会抽周末规划去市区各大文艺场馆看剧、看展、参加艺术分享会、等,也激发了我的分享欲。

  同时,我利用大学课余时间参与专业号运营实践,将热爱成内容创作给更多人,也在一次次实操中get了新运营的基础,培育起策划能力和素养,更养成“编辑”严谨的习惯和“出版”对“内容为王”的追求。

  此外,我还尝试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创作话剧剧本《母亲的车票》并参与了学弟学妹的排演,剧本在张怡老师指导后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组织的原创比赛并被张老师的校本教材收录。戏剧演出也代表奉贤中学参加了上海市戏剧特色学校作品展演。

  我抽空回来看过那年迎新晚会,看着学弟学妹出演由我参与创作的剧本,总会回想起和“印象表演社”小伙伴一起集训的日子。这种由艺术起的实在让人激动,一点点积累的小小成就感更把人的心填充得很满。

  艺术的美好也在于激发人的勇气去挑战自己,这条上邂逅的更是妙不可言。比如对自己的肢体一直不自信的我,因为一个视频的触动尝试去学跳力量型舞蹈“弗朗明戈”,一年里每周末早起去市区上课,令人惊喜的是偶遇了张怡老师——师生成为“同学”,这真是太棒了!更奇妙的是,舞蹈中心的另一位任教老师竟是位资深音乐剧制作人,她担任制作人的中文原创音乐剧后来竟然在我工作的艺术中心全国首演。

  从我高中课堂入坑到大学期间对音乐剧的持续关注,让我的毕业论文也以“音乐剧”为选题展开并最后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后来我真的实践了论文中提到的构思,文中调研到的剧目初创者之一竟也成为了我的同事。

  还是那句话,由艺术的中自有注定。我所工作的艺术中心2019年正式开始运营,我第一次走入其中是去看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舞剧,这也是在学舞蹈后新爱上的剧目种类。我不得不为舞剧极致的肢体艺术和现场音乐、舞美高度融合的震撼魅力打动,这也更激发了我想进剧场工作的心。虽然2020年毕业找工作相对困难,但或许是因为热爱,我竟很快就实现了自己的Dream Job,真的去实践我毕业论文中设想的事了。

  后来我也参与了《电波》主演朱洁静和王佳俊领衔主演的另一部舞剧:《朱鹮》巡演而来的自宣传,更有幸策划参与《朱鹮》在我工作的艺术中心演出期间的主创主演见面会,与青年舞者近距离互动。再到后来巡演来的国内首部诗圣题材舞剧《杜甫》;中国歌剧舞剧院经典舞剧《孔子》等,每部剧谢幕冲台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既是为故事与艺术,也是因为很多剧延期了多次,终于百团浩荡而来。还有一层个人情愫是在于十年成长途中不断对幕后工作累积的:为了台前能落幕,剧目创作要耗费多少心血,执行排演要记住多少细节,舞台一点点搭建、演员可能为达到极致艺术效果通宵排练,只为等待观众入座、场铃响起、大幕拉开的那一刻,为让更多人沉浸在这几个小时忘记生活的繁杂琐碎,经过艺术洗礼后又能滋生一些力量继续努力生活。剧场是震撼艺术,而艺术带来的又何其美妙。

  从上至下依次为:青年舞者王佳俊(代表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青年舞者郝若琦(代表作:舞剧《花木兰》、舞剧《杜甫》、综艺《舞蹈风暴》等);音乐剧演员叶麒圣(代表作:音乐剧《歌谣》、《沉默的》、综艺《爱乐之都》等)

  工作的这几年虽然确实有受到大影响,但我却也在剧场了多部原创音乐剧全国首演、“东方第一帕格尼尼”吕思清与欧阳娜娜的现场合奏,“钢琴圣手”马克西姆古典跨界钢琴演奏会等,感叹艺术的生命力是不受阻碍的。

  除此以外,工作中接触到更多“不走寻常”的创举或是更打动我的,也更让我理解艺术也是不被定义的。比如一个“神圣高雅”的艺术邀请当代潮流艺术家“作画”:公开在16米高、12.5米宽的剧院墙体现场涂鸦,用200多罐颜料创作《涅槃凤凰》。经过2022再次停摆,复演后看着这靓艳的色彩、浴火新生的形象实属感慨。这只以“未来艺术”绘制的“远古神兽”就像某种原始又坚定的力量,激励观看者“通过去涅槃、去、去更新”。

  进入“森林剧院”几年后,我越来越真切体会到张怡老师一直说的“艺术源于生活,也融于生活”是怎么回事了,这也和艺术中心贯彻践行的“24H艺术社区”异曲同工。一场露天电影、一台户外乐队演、给人慰藉的一段旋律、激励的一段舞蹈、和家人欢度新春的一场脱口秀,哪怕是idol的一段舞台表演..……这些都是艺术的载体,也许没那么宏大的叙事,只是平凡生活中可以给人快乐的一点细微存在,但用心感受,或许就会在多年后你蓦然回首时,带给你会心一笑的慰藉,就像如今我回想起十年前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感慨当时单纯的快乐和出于本性的认真又给人生带来了多么有意义的改变。

  “荟聚热爱,未来不负”“与艺术·共未来”是艺术中心这两年提出的周年slogan,也是我很喜欢的两句话。回首艺术种子在我心中萌芽的十年,乍一看裹挟着遗憾、动荡、错过、“不”等,实则充满了、机遇、惊喜、快乐。“我们存在于一生仅此一次的当下”,经过遗憾就更学会珍惜,经过挫折就更学会勇敢,一也有幸结识了许多同道中人,让我把对艺术的“热爱”变成对生活的“大爱”,每个瞬间的经历都是生命中如夏花般绚烂的存在,像琐碎中的慰藉、生命中的养分,激励我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和困难,也总能在平凡中找到点滴,然后怀着充实的心一步一步走下去,细水长流。

  

关键词:艺术与我论文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