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扶大师:河南古筝艺术流派的一代师

※发布时间:2018-3-2 13:21:2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扶先生生于清末(1898年)民初的音乐世家中,其故乡是我国曲艺音乐摇篮之一的河南南阳地区的邓县。豫西南这块民间音乐的沃土孕育了自幼聪颖好学博学强记的他。

  曹先生自十二岁学打扬琴,十三岁学弹筝和三弦,到十六岁时又学了琵琶。他随其父和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演唱、演奏“河南大调曲子”。经过其刻苦的学习、辛勤的探索及兼容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广泛的民间艺术,使他不但继承了前辈们的艺术精华,而且有所创新并脱颖而出。早在1927年左右,他创立的“曹派大调曲子”已在河南广泛为人们争相传唱。他在古筝演奏达到极高境界的同时,琵琶、三弦及软弓胡琴等乐器的演奏上也均有很深的造诣。多年积累的民间音乐雄厚功底,为他今后专业艺术道打下了的基础。

  扶先生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还是从他解放后专业艺术道中的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时他已步入艺术成熟期的中年。

  曹先生在50年代初,即以我国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民间习俗,以其娴熟、高超的河南古筝演奏技法,采用河南的民间曲调创作了古筝独奏曲《闹元宵》。这首独奏曲充分反映了我国解放后农民的内心喜悦和在正月十五喜庆欢歌的场面,被视为“全国第一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最成功的古筝独奏曲之一,并被灌制成唱片加以推广。

  以后他创作的《刘海与胡》、《孟姜女变奏曲》等古筝独奏曲无不反映了他对解放后新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旧社会的鞭笞。他的作品除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和高超的演奏技艺外,曲调极富歌唱性,可以讲这是他演唱、演奏的完美结合。

  曹先生自50年代初任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师以来,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一方面积极投入到创作、挖掘和整理河南板头曲的工作中。他运用乐器的特点在演奏技术、感情处理上做了很多加工整理工作,并保持乐曲严谨的格律—— 68 板。

  曹先生这种大胆而细心的治学方法,特别值得后人学习,因为这不但避免了我们对古典遗产学习上的扑朔迷离,同时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和进一步搜集民间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他订谱的琵琶独奏曲《高山流水》、《寒鹊争梅》以及三弦独奏曲《打雁》、《思情》等,至今仍是我国弹拨乐曲的经典。而数十首的河南板头曲古筝独奏曲《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闺中怨》、《苏武思乡》等,至今仍是我国古筝专业教学的教材和舞台表演的精品,广泛为国内外所传奏。他是河南板头曲古筝独奏介绍、推广到国内外的第一人。

  曹先生的演奏不但具有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而且极富强劲、内涵以及细腻、深刻的艺术魅力,感人至深。在演奏技法上,铿锵有力的大指“大关节轮”,强劲有力的“剔托”八度合音技法以及变化无穷的“游弹”、按弦“小颤音”、“大颤音”、双手弹奏等形成了自己情感激昂的演奏风格特点,将传统的河南古筝演奏艺术推倒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后人所效仿。

  他使用的十六弦金属弦传统筝最低音定为()(一般均定为 ),从第二弦开始定 ,依次五声音阶调弦定音,最高音为 ;另外将3、高音码子左侧也定成 ,因其弦细,音色不同于最低音的 ,这样除在演奏以1为主音创造了条件外,同时调弦方法不但扩展了传统筝的音域,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表现力,这些局部在当时都是大胆的创举。

  扶先生从事专业古筝艺术活动,主要是自1953年他先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河南艺术学院的古筝专业教师开始的。由于他对祖国的民间艺术无限的热爱,从而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自己从事的事业。他对古筝教学无论在贫穷、疾病、遭以及在“”中的中,都未能他以古筝艺术为己任的决心。

  曹先生的专业课始终示范演奏,并从乐曲内容到准确把握乐曲表现的尺度,均有他独到的见解。由于他将演唱大调子的技艺融于河南板头曲中,使人听他的演奏宛如心儿在歌唱,旋律极为流畅。由于河南大调子曲子也属北方梆子腔体系,从而使他弹奏的河南板头曲更富高亢。这些河南古筝艺术的精华他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平时他除准时给学生上课外,总还叫学生到他家去“加班加点”,在他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专业学生还是业余学生,只要努力学习,他都极认真的传教,而且从不收费,凡从跟他学习过的学生中,却几乎找不到一人没在他家吃过饭的。他对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关怀的无微不至,对学生的缺点从不放过,而对学生的优点则是给予充分的鼓励和首肯。

  曹先生为多收一名古筝专业学生,往往会多次找系、院领导去争取名额。入学的学生,他要求不但要弹好筝,而且一定要学好其他音乐基础课。他热情的鼓励自己的学生向其他专业教师学习、向过音乐学院的其他院校专业同学交流、学习、提高。

  他对学生平时的点滴创意和乐器的设想,都大力支持。他经常讲:“古筝事业的未来,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去发扬……”对一些较有才能的学生更是心的培养,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至的关心,提供一切条件使他们能尽快成材。有时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因琐事争吵起来,而往往受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他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的亲人。因此有不少本来业余的学生从此了专业道。在他班上的学生,专业进度大都很快。

  他在数十年的专业教学过程中,还利用一切机会向国际友人演奏、古筝艺术。他曾多次为朝鲜、日本、前苏联、罗马尼亚、捷克等国的访华音乐家演奏,为祖国民族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曹先生呕心沥血数十年如一日的从事古筝专业教学工作,就是他在重病期间从昏迷中醒来时,第一句话竟是“让学生到医院来上课”。这是多么可贵的敬业!

  扶先生1970年仙逝,转瞬已离开我们三十个春秋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依然留在我们的心中,他毕生创下的业绩将会永远载入史册。

  曹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将河南古筝艺术介绍、推广到国内外的第一人,并在全国诸多古筝艺术流派中确立了它不可的重要地位。

  他为振兴、古筝艺术所做的毕生努力,三十年后的今天,古筝艺术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度过了严冬迎来了春天。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目前活跃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及专业演出团体较有成就的一批专家、教授大都是他的第一代传人。

  他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传人也正在茁壮成长,全国已形成了“百万弹筝大军”。他们除从事教学、演出活动外,还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的古筝新作,撰写了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古筝乐器的自身也取得了可喜的。他们在国内外出版了大量的古筝书谱、音带、像带、CD、VCD,并走出国门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古筝专题学术、担任国际比赛评委……为古筝艺术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扶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河南古筝艺术流派的奠基人、一代师,他毕生为振兴、古筝艺术的业绩,将永远记载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史册中。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