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工程院士沈祖炎近日辞世 曾被称“一代钢结构大师

※发布时间:2017-11-13 11:16: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炎近日辞世,曾被称“一代钢结构大师”【编辑/张喜斌统筹/纪欣】同济大学10月12日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祖炎

  【编辑/张喜斌统筹/纪欣】同济大学10月12日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祖炎同志,于2017年10月11日21:06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2岁。

  大白新闻了解到,沈祖炎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等职,2005年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据悉,沈祖炎是中国钢结构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钢结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据了解,沈祖炎教授辞世这一消息传出后,同济师生纷纷在朋友圈刷屏,寄托哀思。“大师精诚一生土木桃李漫天,学界泰斗一世钢构大家风范。”“永远铭记您的,感激您的!”“先生留下的财富、建造智慧和高教质保体系,将光泽后代”

  公开资料显示:沈祖炎(1935年6月5日2017年10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钢结构专家。1955年,沈祖炎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1966年同济大学结构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

  据悉,其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及评估委员会主任、美国结构稳定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委员会委员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果说我这辈子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一些成绩,那也是基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我认为教师是所有职业中责任最为重大的,容不得我们有一丝一毫的疏忽、马虎。”

  两年前的2015年11月28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举办“沈祖炎院士60周年纪念座谈会”,座谈会上,沈祖炎曾如此感言。当时,一谈起教学、谈起培养学生,年逾八旬的他依然饶有兴味。

  上世纪50年代初,沈祖炎就读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他在班上年龄最小,可学习成绩总是稳居第一。1955年,20岁的沈祖炎毕业留校,成为了钢结构教研室一名年轻的助教。从此60余年如一日倾心相守。

  在同济大学,他曾先后为工民建、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主讲过钢结构课程,长达30多年之久。他还为房建专业工农兵班教过10年的建筑结构课。

  自1978年招收第一位研究生开始,经他亲手指导培养的研究生已逾13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63名,还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7名。

  “上课已经成为我的职业习惯。不让我上课,我非但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很不习惯,会很难受。”即使是1984年至1995年,沈祖炎担任同济大学主学工作的副校长,事务极其繁忙,仍为本科生授课,挤出时间指导研究生。

  从1998年起,他还积极并亲自带头为刚跨进校门的新生开设《土木工程概论》系列。2003年春开始,他抱病牵头、先后主持召开大小会议50多次,制定完成了国内首创的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体系,并出任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管理评审专家组组长。

  只要一谈起为师,一提到教学,沈祖炎就兴致盎然,滔滔不绝,常常冒出“乐趣”“快乐感”“满足感”等词汇。他的学生们说,“教学始终是沈老师最乐于与人交谈的线年,这名院士获评“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荣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据了解,对于许多土木学子来说,“沈祖炎”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是因为在他们所学的专业教科书中,有多本都是沈祖炎教授的专著,或是由他主持编写的。沈祖炎从事钢结构领域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60余年,为中国钢结构学科发展和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正因此,有在其报道中称沈祖炎教授为“一代钢结构大师”。据悉,沈祖炎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钢结构学》、《钢结构基本原理》等著作23部,主、参编钢结构有关技术标准16本。

  主持5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30余项重大工程项目的结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为国家大剧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广州新体育馆、南京奥体中心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33项,其中“高层建筑钢结构成套技术”获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关键技术研制与应用”2010获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

  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方面,他建立了能考虑损伤、损伤累积和裂缝效应的钢材本构关系、各类构件和梁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以及梁、柱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弹塑性刚度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钢结构静力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统一计算方法。

  该研究在国际上也属创新,它不仅能对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承载力、弹塑性整体稳定、弹塑性抗震等进行更符合实际的分析,而且还能计算出地震后结构和构件的损伤程度、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带损伤结构在后继地震时的反应、损伤和裂缝的进一步发展。

  由沈祖炎教授主编的上海市标准《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暂行》于1992年颁布,它是中国第一本关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标准,使中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的设计有标准可依,在中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自沈祖炎教授主编的上海市标准《轻钢结构设计规程》和参编的全国标准化协会标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颁布以来,中国的轻型钢结构也得到了迅速蓬勃的发展,对节省钢材、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在大跨度空间结构方面,沈祖炎导出了能考虑各种初始缺陷的大型空间结构大位移弹塑性稳定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得到空间结构在各种类型失稳后的性能,提出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出现动力失稳的判别准则和分析方法。

  这些研究对大型钢网壳结构在中国的应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广泛用于上海体育场、国家大剧院等重点工程。其研究不仅在国内很有影响,而且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他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和出国,在国际上也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受到尊重。【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新民晚报、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

  推荐: